车辆工程

一、介绍

车辆工程专业作为机械工程一级学科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省级“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工程研究中心”,面向长三角区域发展需求,培养政治素质高、道德品德好、社会责任感强且职业素养优良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学生将系统学习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控制原理与单片机应用等核心课程,在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与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学习、实践、专业能力与创新意识,适应汽车技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专业与中汽研汽车检测中心(常州)、中国汽车研究院(重庆)、张家港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等国内外一流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建立实践与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接触行业前沿技术、参与实际项目研发的实践机会,助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专业就业前景广阔、行业认可度高,连续多届毕业生就业率 100%,近三年优质升学率超 20%,70% 以上毕业生进入新能源汽车企业、智能网联研发机构、汽车检测中心等单位从事核心技术开发、项目管理等高质量岗位,无论是深耕行业成为技术骨干或管理人才,还是通过升学深造迈向更高学术平台,都能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找准定位,获得优厚待遇与广阔发展空间,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实践能力在职业道路上稳步前行,成就个人价值与行业贡献的双重提升。

二、特色

本专业构建起贯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覆盖社会实践、创新实践、工程实践、岗位实践全维度,贯穿大学全程的立体化实践体系,依托 5 个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含汽车底盘集成控制与仿真实验室、汽车造型设计与仿真实验室等)及“汽车部落”“极光虚拟方程式”“跃然3D打印”3大校级专业社团,为学生打造“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近三年学生在实践与创新领域成果丰硕,获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3 项、省级 10 余项,在 “互联网+” 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2 项国家级、10 余项省级)、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等国家级赛事中斩获佳绩,极光车队在第十三届全球 VI-grade 杯虚拟方程式大赛中勇夺电车组全球第六(全国第一)、油车组全球第四(全国第三),累计发表 EI/SCI 论文 5 篇、申请发明专利 13 项(授权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6 项(授权 3 项),更以连续三年荣获 5 篇省级优秀毕业论文的亮眼成绩(全校唯一),彰显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创新能力;校企双导师全程赋能,助力学生在科研实践、赛事攻坚中锤炼工程素养,形成 “实践体系筑牢根基、创新团队激发潜能、竞赛成果检验能力” 的特色培养模式,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输送 “理论扎实、实践突出、创新强劲” 的复合型人才。


汽车服务工程

一、简介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welcometo必发集团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层次评定为B+,在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一流应用型专业星级评定为5★。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创办于1998年,2010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至今已培养本专业领域毕业生1200余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立足长三角地区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满足现代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培养能够在汽车工程领域从事汽车技术服务、金融贸易、性能测试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在师资建设方面,通过外引内培并重建立“双师双能型”高水平教师队伍。目前,本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1人,教授4人,副教授2人,“双师型”教师8人,师资队伍总量及其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较合理,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较好地满足了专业理论教学要求。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围绕汽车新技术发展加大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投入,改善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训的硬件条件。本专业分别建有汽车电控实验室、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室、整车性能检测实验室、车辆NVH实验室、智能车运动控制创新实验室、汽车营销与售后服务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其中校企共建实验室4个,实验设备与设施较好地满足了专业实践教学需求。

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通过与一流车企的全方位合作,建立了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示范基地,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实习与就业环境,其中与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广汽丰田&welcometo必发集团『广丰班』校园教育基地”,同时依托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常州)有限公司、常州新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校外实习单位作为学生专业岗位定点实习基地,为校企联合培养汽车技术紧缺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特色

2024年,“基于产教融合的‘一主两融三体四化’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扬子晚报》报道,扩大了本专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示范推广效应。随着汽车行业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将始终秉持以产教融合为路径,以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导向,紧密对接地方汽车产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培养满足企业技术服务体系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新能源汽车工程

一、简介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是一个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专业,于2024年开始招收学生。本专业立足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性发展需求,紧密对接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创新为使命,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及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本专业设置了新能源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设计、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新能源驱动系统以及电池技术等专业课程。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与常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理想汽车常州基地和北汽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等建立紧密合作,引入行业前沿技术,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将产业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转化为教学案例和研究课题,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突破的双向赋能。目前已建成常州市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与运行品质控制重点实验室,正在积极筹建新能源汽车构造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控制与测试实验室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实验室等。

 二、特色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其产业链涵盖电池、电机、电控、充电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技术、轻量化材料等关键领域,带动就业市场持续激增。为精准对接这一趋势,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着力构建就业核心竞争力。

前瞻动态调整:紧密追踪产业前沿技术(如固态电池、800V高压平台、SiC电控、智能驱动、超充技术等)与人才结构性缺口,动态优化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

深度协同机制:紧扣就业市场脉搏,创新构建“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与就业落地”三位一体协同机制。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实践平台与校企合作,打通产业技术趋势、人才缺口与专业培养的精准对接通道。

高质量就业导向:确保毕业生不仅实现高就业率,更能成功跻身产业链头部企业、核心研发机构及关键技术服务岗位,斩获具有竞争力的职位。达成高匹配度、高竞争力、高发展潜力的高质量就业目标。

 (7790cnm必发集团 耿志帅/文/摄 蔡建文/审核)